江西省城乡住房建设部网站百度人工服务24小时电话
一、何为命名空间?
首先我们运行下面代码,
#include <stdio.h>
int rand = 0;
int main()
{printf("%d", rand);return 0;
}
我们会发现该代码能够正常运行,没有任何问题。
但是当我们再在上面代码的基础上包含stdlib.h头文件,代码还能正常运行吗?
#include <stdio.h>
#include <stdlib.h>
int rand = 0;
int main()
{printf("%d", rand);return 0;
}
这时我们会发现代码报错——“rand”重定义。这是因为在stdlib.h头文件中已经定义了rand()函数,与全局变量rand发生了命名冲突问题,从而导致printf()函数无法确定是输出rand全局变量的值还是输出rand()函数的地址。
在日常写代码的过程中,我们自己定义的变量、函数很有可能跟C++库发生命名冲突问题。并且进入公司项目组以后,做的项目通常比较大,多人协作也很有可能造成命名冲突问题。
但是C语言没有办法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,若非要有办法的话,也就只能是给重名的定义更换其他名字。
但这样做会导致工作效率十分低下,为了更高效地解决此问题,C++提出了一个新语法——命名空间。
在C/C++中,变量、函数和后面要学到的类都是大量存在的,这些变量、函数和类的名称将都存在于全局作用域中,可能会导致很多冲突。使用命名空间的目的是对标识符的名称进行本地化,以避免命名冲突或名字污染,namespace关键字的出现就是针对这种问题的。
二、命名空间定义
定义命名空间,需要使用到namespace关键字,后面跟命名空间的名字,然后接一对{}即可,{}中即为命名空间的成员。
如下面代码:
#include <stdio.h>
#include <stdlib.h>namespace zjd // zjd为命名空间的的名称
{int rand = 0;
}int main()
{
// rand先到局部范围内找,若没有再到全局范围内找,若还没有则程序会报错,不会到定义的域里面去找printf("%d\n", rand); // rand访问的是全局变量,rand()函数// rand指定到定义的zjd域里面去找printf("%d\n", zjd::rand); // ::域作用限定符return 0;
}
该代码定义了一个名为zjd的命名空间(域),与全局作用域进行了隔离,不会发生命名冲突问题。
Note:
①命名空间定义和结构体定义写法类似但又不同,结构体定义了一个新的数据类型,命名空间定义了一个新的域。
②域作用限定符(::)
当域作用限定符(::)前面指定域名时,会到指定的域中寻找变量、函数和类。
当域作用限定符(::)前面为空白时,会到全局域中寻找变量、函数和类。
当没有域作用限定符(::)前面指定域名时,会依次到局部域、全局域中寻找变量、函数和类。若局部域和全局域都没有找到,程序会报错。
int a = 0; int main() {int a = 1;printf("%d\n", a); // 输出局部变量a —— 1printf("%d\n", ::a); // 输出全局变量a —— 0return 0; }
③一个命名空间就定义了一个新的作用域,命名空间中的所有内容都局限于该命名空间中。
1、普通的命名空间
命名空间中的内容,既可以定义变量,也可以定义函数,还可以定义类型。
namespace N1
{int rand; // 变量int Add(int left, int right) // 函数{return left + right;}struct Node // 类型{struct Node* next;int val;};
}int main()
{N1::a = 10;printf("%d\n", N1::a);int sum = N1::Add(1, 2);printf("%d\n", sum);struct N1::Node node;return 0;
}
2、命名空间可以嵌套
命名空间内部还可以嵌套定义命名空间。
namespace N2
{int a;int b;int Add(int left, int right){return left + right;}namespace N3{int c;int d;int Sub(int left, int right){return left - right;}}
}int main()
{int sum = N2::Add(1, 2);printf("%d\n", sum);int dif = N2::N3::Sub(2, 1);printf("%d\n", dif);return 0;
}
3、多个命名空间名称相同
同一个工程中允许存在多个相同名称的命名空间,编译器最后会合成同一个命名空间中。
比如一个工程中的test.h和test.cpp中两个同名的命名空间会被合并成一个。
// Test.h
namespace N4
{typedef struct ListNode{struct ListNode* next;int val;}ListNode, * LinkList;void ListInit(LinkList ps); // 声明void ListPushBack(LinkList ps, int x); // 声明
}// Test.cpp
#include"Test.h"
namespace N4
{void ListInit(LinkList ps) // 定义{// 实现不展开写了}void ListPushBack(LinkList ps, int x) // 定义{// 实现不展开写了}
}int main()
{struct N4::ListNode node;N4::ListInit(&node);N4::ListPushBack(&node, 3);return 0;
}
三、命名空间使用
命名空间中成员该如何使用呢?比如下面代码是正确的代码吗?
namespace N
{int a = 10;int b = 20;int Add(int left, int right){return left + right;}int Sub(int left, int right){return left - right;}
}
int main()
{printf("%d\n", a); // 该语句编译出错,无法识别areturn 0;
}
由于局部域和全局域都没有a,并且未通过域作用限定符指定a的域,无法识别a,所以上面代码无法正常运行。
命名空间的使用有三种方式:
- 加命名空间名称及作用域限定符
- 使用using将命名空间中成员引入
- 使用using namespace 命名空间名称引入
1、加命名空间名称及作用域限定符
在命名空间定义的讲解中,大家实际上已经掌握该方式的使用了。
namespace N
{int a = 10;int b = 20;int Add(int left, int right){return left + right;}int Sub(int left, int right){return left - right;}
}int main()
{printf("%d\n", N::a);return 0;
}
Note:该方式能够做到最好的命名隔离,但是使用不方便,每次都需要指定域。
2、使用using将命名空间中成员引入
通过该方式我们可以将命名空间的某个成员展开,被展开的成员无需再通过域作用限定符指定域,但是未被展开的成员仍需要通过域作用限定符指定域。
namespace N
{int a = 10;int b = 20;int Add(int left, int right){return left + right;}int Sub(int left, int right){return left - right;}
}using N::b;int main()
{printf("%d\n", N::a);printf("%d\n", b);return 0;
}
Note:该方式可以用于展开常用的成员,也有较好的隔离效果。
3、使用using namespace 命名空间名称引入
通过该方式我们可以将整个命名空间展开,使用该命名空间里的变量、函数等无需再通过域作用限定符指定域了。
namespace N
{int a = 10;int b = 20;int Add(int left, int right){return left + right;}int Sub(int left, int right){return left - right;}
}using namespace N;int main()
{printf("%d\n", a);printf("%d\n", b);Add(10, 20);return 0;
}
Note:命名空间全部展开,用起来虽然极其方便,但是隔离彻底失效了。这种方式建议大家慎用。